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
《分桃子》说课稿
浮梁一小鲍媛
一、说教材(出示课件1)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分桃子》。《分桃子》这节课出自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课时是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学生学均分意义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好新、,在学习本课时时,通过开展大量“分一分”的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出示课件2)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出示课件3)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四、说教法、学法(出示课件4)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中。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老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和气球
五、说教学思路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我采用了故事激趣引入的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在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今天,老师就帮你们请来了一位。你们瞧,它是谁?(小兔)小兔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今天小兔要过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都有谁来?(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兔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桃子、小鱼、骨头。可是小兔遇到一点困难,这么多食物该怎样分呢?同学们,请你们帮它分分实物吧。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创设有效的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故事。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将按照以下的三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一:八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
1、我让学生帮两只猴子分8个桃子。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小组合作交流,能说出多种方法,其中有随意分,也有平均分。也就是两只猴子分别得到1个和7个、2个和6个、3个和5个、4个和4个。
只要学生能说出来,这些方法都可以。进而我又引导学生,可是两只淘气的猴子都想多吃一点,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学生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每只猴子吃4个,因为这样分2只猴子同样多。
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这样不仅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下面揭示平均分的意义起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
通过分桃,小朋友们分给了两只小猴一样多的桃子。现在,小兔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根据题目要求,必须将小鱼平均分给四只小猫,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知道四只小猫要分得同样多。讨论交流后,学生说出分的过程。分完12条鱼后,我抓信时机,将分桃子和分小鱼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随意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通过对比法教学得出平均分的含义是:把一些东西,分成每份同样多或一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让学生用平均分去说一说分鱼的过程。
活动三: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小朋友们,小狗看到小猴和小猫吃的那么香,小狗它也着急了,于是叫
分桃子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