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被尊为“至圣”。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
孔子格言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论语》全书20篇。《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攻取颛臾。
背景简介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主要观点
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上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本文中,孔子从“仁”政的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
人物出场
(1) 季氏:季孙氏,当时鲁国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的大夫)。
相关事件和思想:春秋末期,诸侯兼并,当时把持鲁国朝政的季康子,横征暴敛,富比宫室。但他仍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攻伐兼并颛臾(春秋小国,附属于鲁国,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2) 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相关事件和思想:冉有和季路虽然把“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的消息报告给了老师——孔子,但他们听了孔子(反对“讨伐”颛臾)的观点后,并不服气。其实,做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和季路在内心里是很支持“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的:“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朗读第一段,试译下列文句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q4846
  • 文件大小647 KB
  • 时间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