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经常“反思”的老师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老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老师的风帆。老师应是一个热爱学生的人。别林斯基断言:“如果这,则万物自身的生活是死气沉沉;如果没有爱,则万物的生长是七拼八凑的;如果没有爱,则所见的是一片漆黑。”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这样的人,她热爱学生。老师必须热爱学生,与学生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她们所诉诸学生的爱凝聚着她们的心血与祝福,无价,无求,无边,无法量仨,并融入人生幸福的征程之中,变成一股支撑学生立志、成人的强大精神力量,迷漫深远,永不消逝!
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不要随意批评,要不断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现在的校园一些所谓的“差生”未必真差,对待那些主要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要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认为他们脑子笨,或者学习不用功,也可能学习方法有问题,作为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因为批评、指责只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在这一方面老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像有些“差生”能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就应该及时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种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因为平时他们听到的太少了,表扬和鼓励会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使他们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就有可能在学习上赶上来,成为素质高的学生,显然老师在此教育过程中是起关键作用的,下面我就从班上的一个例子来阐述老师需要反思的重要性:在班中有这样一个女生,看起来比较文静,上课从来没有出现过违反纪律的现象,智力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奇怪的是她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时就算是完成了,也是要老师多次催促,她才慢吞吞地做出来的,因而她的学习成绩低下,更奇怪的是她几乎没有朋友,在课余时间她很少和其它同年纪的女孩一起三五成群的活动,而总是独来独往,有好几次我看到她试图加入到一些谈兴正浓的小团体中去,其他同学却会一哄而散。这时在她的眼中分明流露出了对于同龄人的羡慕以及对交流的渴望。这一切都促使我要解开这个谜。从她的家庭比较富裕,父母由于工作忙,所以很少有机会关心孩子的学业,她的一切生活起居都交给了爷爷,或许是由于隔代的原因,她的爷爷非常的宠爱她,造成她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不愿做作业。这是她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可这一切真是她
“孤独”的来源么?我决定从她身边的一些同学下手,她的同桌,平时和她要好的朋友深入了解情况,有好几位同学并不十分清楚原因,只知道从开学时起就有人提醒她们不要和这个女孩走得太近,再顺藤摸瓜地了解下去,我逐渐接近了问题的中心:得知情况的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仿佛一直会出现女孩那双渴望的眼睛,这样一个局面真的就无法改变么?我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她走出这个困境。
为此,我决定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由于她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我想对她的教育首先一定要施以师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她的身上,这种“偏爱”,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做好她的转化工作;也能让我更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当然,爱师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度。这样,教师、学生有心里话才
做一个经常“反思”的老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