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
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是岳飞的第一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宋以后一直
流传。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
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笔者带着疑
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
金字牌”,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
岳飞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