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边放课件边解说)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看到这些红叶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是的,这红叶美得绚丽、红得可爱。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一起走进北京的香山,去发现、品味香山红叶的美。(板书 3香山的红叶)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
2、认读词语,交流自学词语。多媒体课件
3、读过课文,你觉得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看来,香山红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已感受到香山红叶之美,请用四个字概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板书(与众不同)
三、深入精读
当秋风一吹,漫山的黄栌树由黄变红,整个香山成了红花的海洋,这个时候去香山赏景,是会别有一番情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度学习课文,去寻访红叶之美的与众不同。
(一)、指名读1、2自然段?
1、思考:在作者和人们的联想中,树叶是什么样的?秋天一到,这些普通的树叶变得怎样了?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词语:萧瑟并造句
(2)而作者在文中写的红叶是哪种植物?(黄栌树)并让学生介绍。
2、师:这种黄栌叶又叫红叶,
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
(1)你从文中哪些词或者哪些句子体会到了香山红叶的与众不同?(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2)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小组交流,播放课件)。
3、作者描写感官上的香山红叶从哪方面进行描写的?(颜色)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找出来读一读。
(2)开篇写普通的树叶,后面写香山红叶,这是什么写法?
(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香山红叶的与众不同,秋天万物萧瑟,正是香山红叶“全盛时期”的开始,也就是红的时节与众不同)(板书:红的时节)
4、指导朗读:赛读(读出香山红叶之美,读出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香山红叶除了红的时节不同,还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谁愿意接着往下读?
想一想:(1)第一个星期来,山上是什么样?(林绿阴深)第二个星期来,山上什么样?(笑逐颜开)。
(2)理解词语:喜笑颜开并造句,用在这里是什么手法?(拟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生动形象写出黄栌树变红后使这里一下子变得活泼美丽起来)
(3) 这个自然段也同样用了对比手法,谁把这两句话找出来?作者从哪方面进行对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是叶子未红与红时的对比,二是有没有红叶的对比,突出表现了黄栌树变红以后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4)师:作者写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