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吕培强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吕培强论文.doc: .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增强城市文化氛[
济宁市城区文化保护与城市文化打造
吕培强
内容摘要:城市文化建设是公众热爱城市、增加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手段。济宁市虽经历多年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发掘,但在个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济宁市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文化资源,幵放性的保护历史文物,重现历史繁荣,增强城市魅力,增强公众对城市的记忆,让每一位市民都因生活工作在这样的城市里而自豪。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文化保护增加城市知名度
著名的城市都有其演进的文化、传承的精神和延续的历史。几乎每座历史文化名城都实实在在地浸透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展示着这座城市祖先的辉煌,体现着这座城市地域的文化情趣和象征着这座城市公众的生活品位。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文化生活,反映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社会形态和市民素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看它是否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简而言之,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会各方面的互动是城市生活走向美好的动力与引擎。
济宁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孔子的故乡曲阜,孟子的故乡邹县,曾子的故乡嘉祥,四大名著《水浒》所在的水泊梁山,铁道游击队的根据地微山湖等等,都在济宁市;特别是影响中国经
济近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更是穿过济宁,市区密密麻麻布满古运河河道,济宁在历史上是京杭运河中转站,有着“江北小苏州”的美称。济宁有如此的文化背景,在全国的知名度却并不很高,这只能说明济宁市在城市发展和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济宁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明确提出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济宁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仅就部分济宁城区城市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给今后的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一管之见。
1. 济宁市城市化建设现状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1289年,全长1789公里。元、明、清三朝,漕运兴盛,大运河成了京省的运输生命线,整条河道中,济宁恰处“运道之中”, 又因“地势高亢”和黄河决溃改道的困扰,使济宁成了整个航运的冲要之区和“襟带泗汶,控引江淮”的咽喉之地。因此济宁中区备受历代王朝的关注,元、明、清三代都把治运的最高机构设在这里,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曾在济宁做过一任河道总督。明朝初年朝廷致力于运河治理,先后在济宁北部修建了戴村坝和南旺分水闸,使运河之水在这里“三分朝天子, 七分下江南”,其工程之重要几乎可与都江堰媲美。航运的畅通,贸易的繁荣,手工业的发迗,都刺激了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风格的形成,济宁逐渐发展为沿运七大商埠之一。当时全国20多个省在这里建会馆,来做生意, 商业繁荣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济宁市不断加强古运河整治,成立了河湖水系治理机构,2007年古运河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进一步提升了古运河整治的水准,目前正实施古运河二期(济安桥一京杭运河)拆迁整治工程和越河治理工程,拓宽河道水面、优化建筑布

吕培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