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季羡林
教学目标:
;
、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板书课题作者)
,了解作者
浩劫( jié ) 蓦然( mò ) 言简意赅( gāi ) 焚膏继晷( guĭ ) 憔悴( wù ) 阑珊( ) 囊萤映雪( náng ) 悬梁刺股( )
:季羡林 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他认为人要想成功有哪些条件?什么条件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论点: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条件:天资+勤奋+机遇
作者认为勤奋最重要。因为对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2)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各持什么态度?是如何论证的?(指出论证方法)
【明确】天资: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勤奋: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机遇: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作者亲身经历)
【小结】从作者对这三个条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非常严密,是辩证地、客观地分析,没有随心所欲,没有自以为是,而是准确、科学地阐述了三个条件。
(3)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用“+”连接,论证时是否可以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顺序,首先论证部分的顺序要与公式的顺序相符合。其次,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特点决定。因为天资是先天的,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或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个。勤奋是后天的,但是最重要,所以紧接着就要讲勤奋。而机遇是人们无能为力的,所以放在最后。
(“细节决定成败”,小小的顺序隐藏着这么大的奥秘呢。)
四、自主探究
“勤奋”这一重要条件的?
【明确】作者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的事例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还引用了韩愈《进学解》中的句子:“焚膏油以继晷
成功 季羡林 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