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喜,就算面试不过,也算公款旅游了,于是乐颠颠的准备签证,在那位清华师兄指点下开始进行案例的学习,真是其乐融融。
哪知风云突变,就在我签证的前一天晚上, 对方一个电话过来,歉意地说:“不好意思,面试官病倒了,面试只能推迟,我们决定先派一个人对你电话面试一次”。我在电话这边脸色立马一灰,嘴上笑嘻嘻的说“不要紧,祝他身体早日康复”,脚下已经一软,差点瘫倒。
之后士气值立马跌落,跟有的一拼,每晚看案例也是无精打采,翻翻Mckinsey的网站上的案例,我大概能打三十分,估计第一轮面试都过不了,于是更是中心摇摇,不可自持,看着看着就打起了呼噜。
电话面试我的是一个engagement manager,人不错,没有太为难我。照例问了我一通简历的问题,我在这边晕晕乎乎的回答,好在一年来我面试的实在太多了,光是大牛的投行就大概有十所,虽然被拒个干净,但也经验值大涨,知道如何曲线救国,刁难的问题都学会了虚与委蛇,避重就轻,于是一一应付过去。除了简历,他也问了几个经典问题:干嘛高中数学奥赛之后不读数学,转而学计算机?现在为何对咨询感兴趣?为什么申请Mckinsey?你的朋友如何评价你?你自己最突出的优点是哪几个?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你的领导组织才能。类似问题都是大家一定要准备的。
我实话实说了一大堆,告诉她我对咨询一窍不通,但是接触了一点之后很有兴趣,毕竟我年轻,有时间积累。一年找工作申请金融我屡屡碰壁,灰心失望中经常自我反省,反省到很郁闷的时候就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所以说起这些都是肺腑之言。对方似乎不计较这个,倒是帮我勾勒在Mckinsey步步高升的前景。我毅然拒绝勾引,郑重问他Mckinsey招多少人,对申请者背景有什么要求。他说背景没有要求,招人不看数量,假如
合格了就要,不合格就不要,果然是牛公司的风范,敬仰之。
回答问题完毕,现在是观众提问时间。我趁此疯狂轰炸他,听说Mckinsey工作很疯狂?你每天工作多久?天天在空中飞来飞去吗?一年能休息几天?新人进去是什么职位?多久能升上去?平均每人过多久就忍受不了Mckinsey的压力而辞职?这位老兄很诚恳的说:我现在就在客户这边工作,挤时间来面试你,已经很久没睡觉了。周末我就飞回总部,下周再飞回来,工作很忙,但是我身体很好能吃的消。工作很累,但是收获的也很多的。回答的滴水不漏,有外交官的风范,没有被我挑出骨头,哎,只好放过他了。老兄躲过我的轰炸,皮毛不伤,哼了两声,说好啦,晚上等我的电话或者邮件,于是挂了电话,我下意识揉了揉我的太阳穴,还好,没有肿胀的感觉。
跟他侃了这么久,口语是一定要流利的。我觉得,口语重要的是表达,而不是口音的标准地道,当然能标准地道那就更完美了,不过迄今为止,我没见过中国人的口语能达到地道的程度,从小外国长大的除外。非英国的欧洲人的口语也都各自有浓重的口音(德国荷兰人稍好,比较标准),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口音的问题,说的流利就好。
3过了电话面试,又磨蹭两星期,Mckinsey终于告诉我确切的时间地点,让我准备签证有了第一次预约之痛,我这次消极对待,等到距离面试两个星期才动手,结果惊闻已经满员,无法预约。没办法,只好让Mckinsey给我说情。效率高得惊人,Mckinsey立马通知我面试前两天去签证,面试前一天上午去取签证,
麦肯锡面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