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政治(11)党与社会中国共产党对公民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对民间组织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而且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不可能产生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经济上的命令体制和政治上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确实也不允许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的存在,这一事实强化了上述对公民社会的否定态度。党与社会但是,正像中国领导人经常喜欢说的那样,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公民社会在中国的产生就是如此。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政治环境的改变,不管人们情愿与否,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不可阻挡地在中国大地成长起来,而且要求中国的领导人必须正视这一事实,改变过去对公民社会的否定态度,承认公民社会的合法性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中国公民社会健康地成长。;;:。社会组织既可以成为政党的力量来源、沟通渠道、动员工具、执政基础和执政帮手,也可以成为社会竞争对手,沟通障碍,动员障碍和执政抗拒者。党与社会多样化的社会组织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各个角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种格局打破了执政党对中国社会的全面渗透和各种组织资源的绝对控制权,从而对执政党的传统执政方式及执政有效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社会组织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方式、政治灌输方式、决策方式、运行方式的挑战。政党与社会组织的区别社会组织与政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谋求国家政权、不介入政治权力之争,而是通过影响政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和作出决策的途径参与到民主治理进程中。换言之,政党的奋斗目标和活动空间“在朝”,而社会组织的目标指向和活动空间“在野”。政党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组织通过影响进入政治体系的政党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或者借助执政党的力量扶持资助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政党也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网聚的民众力量尤其是来自草根的民众力量扩展自己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社会组织的充分发展给政党提供了联系社会、动员社会和支持执政的力量来源。政党与社会组织的联系社会组织与政党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二者的行动既可能协调一致,也可能发生冲突。社会组织既可能成为政党联系社会民众的帮手,也可能成为与政党争夺社会民众的对手。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教学 政党政治第11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