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文化
《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质。
目录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易经》的形成与发展
三、对《易经》的基本认识
1、易的基本含义
2、易的基本要素
3、何为太极?
4、何为阴阳?
5、八卦成象
6、六十四卦结构
7、六十四卦与生命遗传密码
四、《易经》的核心——太极图理论
1、世传最早的太极图
2、解说太极图
3、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
五、易经应用于管理
1、易经思维模式
2、八卦与五行
3、五行学说渊源
4、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5、易经与现代管理模型
6、五行学说与政治哲学
7、中国式民主政治
六、东西方文明
1、西方文明
2、东方文明
七、开创中华文明新纪元
——————————————————————————————
一、 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为我们展示了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谈到中国典籍,自然想到中国的经、史、子、集,所谓经就是儒家《五经》(即《易》、《诗》、《书》、《礼》、《春秋》),以及《四书》、《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等,但是在这些经典中,唯有《易经》是最古老的典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的文化特点。
“文化”一词就来自于《易经》中的《贲卦?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就是文理,纹路的意思。我们看甲骨文、金文中“文”字(见上图)就是文理、纹路的象形,其中金文中的“文”字还有人形的象征。
什么是天文?什么是人文?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寒暑昼夜就是天文;人有男女老幼,有君臣夫妇子女,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及需求,这些就构成了人文,通过协调这些不同关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使各社会群体及个体和谐相处,使人与人之间其乐融融,使整个社会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人文以化”就是文化,“化”是文化的核心,“化”包含三层涵义即教化、感化、风化。
教化就是培养与教育,使人懂得遵循社会规则,尊重社会秩序,使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知礼仪进退。如果没有人之为人的教化,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与优雅,狼群中长大的狼孩,只具有狼的习性,而不是人性,虽然有人的身体,但是其习性与狼无异,所以教化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企业,教化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的养成与培养,它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是感应、感知、感通的意思,易经中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咸卦彖辞中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所谓“感化”就是要了解各阶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愿景,使大家在这个群体中有所依托或寄托,从而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在企业管理中,沟通感化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关键因素。
风化不是指石头的风化,而是形成风俗,风情的意思,《诗经》中的风、雅、颂的“风”就是民风的意思。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自化”,就是使文化形成民风、民俗、民情。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国人移居国外后仍保留中国人的习俗特点,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唐人街”,都保留了很多中国人的文化习俗,这就是风化的魅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强盛最重要的标志,一个民族的强大首先是文化的强势,而不仅仅是军事和经济强大。美国黑人精神领袖马丁•路得•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在于人民的强大。人民的强大的根本就是文化的强大。
军事或经济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核心文化的支撑,所谓的强大也仅仅是短暂的。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在中国历史上,秦国采用了商鞅法家思想使秦国很快由弱国变成了军事强国,并依此统一了六国,然而秦国依靠的是严刑酷法、野蛮暴政,而不是亲民顺民思想,以至于人们称强秦为虎狼之国。在秦统一后不到十六年,民怨鼎沸,终致陈胜、吴广起义,短短几年不可一世军事强大的秦国就灭亡了。这是短期内军事强大的国家灭亡的例证。
另一个例子就是隋朝的
易经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