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香与佛教的渊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香与佛教的渊源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8-16 15:31:47 繁體版 
一支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烧香是佛教弟子礼佛、敬佛、修行的一项重要内容。香不仅在佛教中有特殊的作用,也有特殊的地位。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弟子们就用香、花、烛供养他。佛教像其它东方宗教一样,对人类本性喜好的香,也有着特殊的感受与认识。始终把香作为修行至“明心见性”的助缘,视其为本性的食粮。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这是南宋诗人陈去非的一首名为《焚香》的诗。诗中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香的心灵感受认识与鉴赏。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种丰富,包括南亚、南洋群岛、西亚、澳洲、中国等广大地区出产的多种香料。早期的佛教经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的香料品种,如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黄、芎藭、枸杞、
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苇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马芹、龙花须等等。
佛家的香品种类齐全,有熏烧用的“烧香”,有涂敷在身上的“涂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状、块状的香木,也有粉状的香末;有单品香料,也有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合香。而且,这些丰富多彩的香品在佛教形成之初就都已经出现了。
从史料记载来看,早期的佛教用香受到技术的限制,基本是原始香材直接焚烧。大约公元200—900年前后,汉传佛教用香不仅有了严格、成熟的配方,而且香的形式也出现根本的变化。从原始香料的焚烧,发展到开始使用“印香、篆香、湿香、香饼、香丸”等。大约从宋代前后,除了人们延续以上用香形式之外,开始出现类似现在的线香、签香,以及由篆香和线香发展而来的龙挂香(盘香)。明代以后线香、签香、盘香敬佛,已是一种多见的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末。
从香品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后期,形式的变化只是外在的,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按特定的配伍,以香药制香却是千年不变的根本,这是佛教修行用香的核心所在。
近几十年由于多种原因,佛教用香的核心内容被人们抛弃了,化工香品取代了传统香品,人们盲目的追求“高香”和“发财香”的外在的形式和名称,成为了华而不实的形式,而真正的佛家用香是非常严谨的。
释迦世尊认为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才是好香。《入阿毗达摩论》:“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
佛教也很讲究香的品质,不仅要有上等的香药,还要有上乘的配方,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用不同的香。台湾的静慧法师在《地藏菩萨指禅开示录、十三》中述说了地藏菩萨与其对话时,对其用香的开示,对诸多的修行者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文中说:“恩师开示云:静慧啊!焚香祈佛时,除了虔诚心之外,一定要用好的香。焚香祈祷时,首先应作观想,愿此香烟遍满十方法界,供养一切佛菩萨及三宝”,由于供养一切诸佛,佛心生欢喜便能加

香与佛教的渊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