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意象的含意,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后来古诗词中常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同时注意文中描写杨柳时使用的“柔”字,交代出此时的杨柳是初春的杨柳。“飞絮”即“柳絮”“杨花”,“飞絮”为暮春之物,轻柔多情,漂泊无依,成为迁客骚人、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实物。
[答案] “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①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②概括描述形象特征;③展示形象的意义。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②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考点训练:第3章 阅读古代诗歌1-3.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