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_“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_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营造文明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积极开展儒雅校园创建活动。学校将3月份定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二、目标
从3月1日至3月31日,利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培养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各班在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直观表现,既体现良好的个人面貌,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1、卫生区和教室要定时清扫(拖)干净。室内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2、不在墙壁及桌椅上乱贴、乱写、乱画。
3、要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的习惯。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4、养成随手捡拾废弃物,主动丢进垃圾桶的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5、禁止购买、携带零食、玩具进入校园。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修养的外在体现。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或客人要主动打招呼,与教师谈话要立正站好。有事进入办公室,先喊报告,得到允许方可进入,任何时候不得私闯办公室。
2、团结同学,文明礼貌,互相关心爱护,相互尊重理解。
3、举止文明大方,坚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做到衣着整洁。
4、遵守公共秩序,广播操、升旗及集合时快、静、齐,严守纪律。
5、爱护花木,不准攀折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无故损坏要赔偿。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进行体育活动、户外活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
2、注意用电安全,保管好本人的物品,以免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准拿、用别人的东西。
3、注意交通安全,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进入校门自觉排队走黄线。
4、不准攀、滑教学楼内楼梯扶手、学校校门、教室窗台。
5、不在校园、楼道内追逐打闹。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不得迟到、早退、随意旷课,有事主动向班主任老师请假。
2、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上课后听到班长口令,迅速起立问好,听到下课铃声后,教师没有离开教室前,学生不得争抢出教室。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时需举手起立,独立并及时完成作业。
四、工作措施
1、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