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齐读课题)2、(出示:桂花树、桂花图片)(1)看了这些图片,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2)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桂花也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历来的文人墨客却非常喜欢桂花,你知道关于桂花的诗句吗?二、体会“摇花乐”:1、过渡: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摇桂花是作者的一段童年往事,你能感受到她摇桂花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吗?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摇花乐)“摇花乐”乐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标点也可以圈圈点点,多读几遍。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讨论交流:(出示课件)(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a、“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非同寻常。b、从“老是”、“缠”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c、小作者怎样“缠”母亲的?谁能表演一下?d、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急切、迫不及待)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动作)(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a、你从哪些动词体会出作者的乐?(铺、抱、摇)b、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出示课件)一边读一边摇。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语言)(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这里你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的乐?(喊,三个感叹号。)b、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桂花飘飘洒洒落下来的情景。c、作者除了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喜悦的情感,哪一位细心的同学还能找到作者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情感的?(点击三个感叹号)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因此我们平时写作时也要注意标点的正确应用。d、我们校园里也有许多桂花树,假如这桂花雨也淋着了你,你会怎么喊?能加个提示语,喊一喊吗?出示课件:我就(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4)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味,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桂花香)A、讨论交流:(出示课件)a、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b、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c、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d、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B、小结:好香的雨呀!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它香了父亲的诗兴;它香了整个宅院;它香了整个村庄;它香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也香了我们手中的课本;香了我们的心脾……分组朗读。4、过渡: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
桂花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