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秦末农民起义》复习学案
一、农民起义
(一)原因: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边误期
(二)过程: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政权:陈胜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4、结果:被镇压而失败
5、评价: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
1、项羽: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首进咸阳灭秦
二、楚汉之争
1、性质:刘邦项羽争夺最高统治权的争霸战争
2、结果: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三、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1、爆发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拓展延伸】
1、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秦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会的,因为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2、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答疑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秦末农民起义》复习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