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子的学习观不容曲解.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老子的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体现了老子反对积累提倡概括的学习观,但它遭到了古往今来学者们的各种误解,乃至严重曲解。纠正这些误读,消除这些曲解,还其本来面目,对于提高当今人们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观

在《老子》一书中,我们看到了对道这一概念的界定,也看到了对道的价值的反复申说,但对如何达到道的层次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只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几句话,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第一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历来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大部分的解释离文本相去甚远,于是老子的学习观也就遭到了被曲解的命运,或者说正是由于一些人对老子的学习观缺乏了解,才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本来并不艰深的话搞得复杂化,使人如坠五里雾中了。现在,是让我们探幽发微,来欣赏这久已深埋于地下的千年瑰宝之奇光异彩的时候了!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古往今来学者们对于这句话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解:西汉河上公的《老子注》卷下对为学日益的解释是: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对为道日损的解释是: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他首先把学限定为对政教礼乐这些方面的修习,认为在老子所处的时代,这些方面的学习功利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虚浮,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明道,明道的办法就是让私欲和虚浮的作风日渐减少;三国时期王弼的《老子注》下篇将为学日益笼统地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而将为道日损简单地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在他看来,为学和为道都是必要的,只是层次不同罢了;宋代李纲在《梁溪集学箴》中说:益为损资,学为道本。未尝务学,何以绝为?赤子匍匐,乃能奔驰。名以告子,学以聚之。他将为学与为道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并明确地认为学习就是积累,积累性的学习是达到无为的必由之路;清代张尔歧的《老子说略》卷下则指出: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他倒是将为学与为道看做两回事,但他认为为道所要减少的不但是欲,还包括理文学。

纵观前贤的解释,真是歧义纷出,令人摸不着头脑。为学的学到底指什么?为学在老子那里是肯定的对象还是否定的对象?为道日损中所要减损的到底是是什么?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是何种关系?对于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连近当代的一些著名学者似乎也没有搞得很清楚,更因帛书《老子》乙本中两处日字前都有者字,郭店楚简本《老子》中为学者日益一句还脱一为字,于是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产生了更严重的误解。

朱谦之所撰《老子校释》根据《庄子知北游》中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之句将为学的学干脆限定为学礼这样一个很小的范围。王树人、俞柏林所著《传统智慧再发现》一书虽然十分正确地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视为对儒家理性异化的超越,但也只将为学日益理解为儒家的伦理教条,并将其与为道日损的关系当成前因后果的关系,认为为学日益的结果使人与道日渐隔离和失去本真。高明在《帛书老子校注》中虽然打破了学的局限性,将为学理解为积累性地钻研学问(如将钻研二字去掉更准确),并将为道正确地理解为静观玄览,但对后面的损字却产生了误解,认为是指情欲方面的减损。尹振环的《楚简老子辨析》竟然根据楚简本《老子》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理解为学者一天天增多,(功名欲望与伪行伪善也会随之增大与蔓延),因而遵行大道

老子的学习观不容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