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卡夫卡的异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容提要: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鼻祖。1915年发表的《变形记》堪称现代主义文学经典之作。这是一篇讲人变成虫的故事,杰出的把悲喜剧交融在一起的揭示20世纪西方社会的“异化”,人的生存的绝望。

弗兰茨•卡夫卡(1833——1924)奥地利著名作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剧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卡夫卡和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他的生活经历,家庭影响和社会环境是完全必要的。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自幼酷爱文学。父亲海尔曼是一对乡村贫困夫妇的孩子,在苦难中挣扎了半辈子,终于白手起家,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商人。父亲这种生活经历决定了他要不断致富,跻身社会名流的追求。正因为这种人生追求,卡夫卡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从事文学创作,强迫他学习法律,并以此为阶梯,以待将来出人头地。父亲这种专横粗暴的干预,给卡夫卡的思想上形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父亲的呵斥,怒吼,更是给卡夫卡心灵打上了难以愈合的创痕。卡夫卡在给父亲但尚未发表的著名书信表明:卡夫卡是从家庭和孩子与被奉若神明父母的关系中认识到罪恶化的技术的,这成为他小说的一大主题。卡夫卡中学时代就对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斯宾诺莎、尼采、达尔文等产生极大兴趣。大学时代,接受存在主义哲学先驱,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的思想和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并在创作中有所反应,在爱好文学的同学马克斯•布洛德的鼓舞和支持下,开始文学创作。并与布拉格的作家来往,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卡夫卡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过,他对捷克人的贫困处境和悲惨生活有较深体会。但是,尽管如此。他对当时的政治运动和重大事件仍保持很大距离,始终扮演一个冷眼旁观的角色。
卡夫卡的母亲气质抑郁、多愁善感。两个弟弟幼年夭折。这些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忧郁、内向悲观的性格具有重大影响。
就爱情而言,他先后与两个姑娘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一直到近四十岁辞世始终是孓然一身。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正是奥匈帝国末期,这是一个专制腐朽危机四伏的时代。卡夫卡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反动、腐朽的时代,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孤独,感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无法摆脱的压力,无法和社会沟通,更无法改变一切。
对于卡夫卡来说,更深刻的迷误还在于他的信仰上的危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代之而起的是对于科学、理性和物质文明的迷信。接着这种迷信也动摇了,人们发现,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单纯的物质繁荣只能造成虚假的幸福。欧洲人失去了过去藉以生活的一切信仰,而对传统价值的荒凉废墟,苦闷彷徨,无所适从。这给西方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带来的精神痛苦既深刻又难耐,形成了一段无法填补的价值观念的真空。而卡夫卡正是这些企图填补这个真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由于他的处境,他只能凭他的生活凭他的直觉,凭他的聪明才智去观察资本主义社会触目惊心的“异化”现象,而找不到解决问题,消除异化的道路和办法,这样反而更加重了他的郁闷,孤独和痛苦。而这些思想感情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描写与表现。
卡夫卡创作勤奋,但并不以发表成

浅谈卡夫卡的异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12-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