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污染物减排规划)
编制单位:*******环境保护局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编制依据
(四)技术路线
(五)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六)污染控制因子与目标
(七)规划实施
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情况评估
(一)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减排措施
(三)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与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一)工业COD与氨氮新增量预测
(二)城镇生活COD与氨氮新增量预测
(三)农业源COD与氨氮预测
(四)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五) 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
(六)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测算结论
四、总量控制思路与污染减排项目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基本思路
(二)工业COD、氨氮减排项目和削减量测算
(三)生活(城镇)COD、氨氮减排项目与削减量测算
五、目标可达性分析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可达性分析
(二)实现目标的前置条件
六、保障措施
(一)将污染控制的关口前移,严格控制“增量”
(二)多管齐下,依法严厉监控、监督污染源,尽量减少“存量”
(三)强化污染减排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四)进一步建设运行好减排三大体系
(五)建立有利于污染减排的投入机制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
总量控制规划
一、总则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量化,是指导全县“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减排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总量控制规划,是落实全县环境保护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落实总量控制规划,全面实施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减排,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质量要求、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环境安全为立足点,全面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管理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二)基本原则
规划编制要服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根据各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与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减排工作。
总量控制目标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性、政策措施可行性、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三)编制依据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技术报告
(四)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
“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执行情况以及“十二五”减排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总量控制规划的范围(时间、控制指标以及控制对象等),掌握基础数据;
,分析2010年排放量,确定基准年排放基数;
“十二五”期间国控主要污染物与省控特征污染因子新增量;
,并提出相应的总量减排措施方案,落实到重点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项目;
,提出总量控制目标。
(五)基准年与排放基数
规划编制基准年2010年,规划目标年201
十二五减排总量控制规划修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