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囫囵吞枣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出示成语“守株待兔”,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组内解决生字。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掌握本课生字。
检查生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理解词义: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
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
提出问题:
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对于简单问题,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预设: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
16囫囵吞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