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方哲学史.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概念
逻各斯:原义是话语,赫拉克利特用其专门表示说出来的道理,并且认为正确的道理表达真实的原则,用以说明事物的本原。其主观意义是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其客观意义是是世界的本原,可被理解为原则和规律。是因火自身变化而造成事物之间转化的原则。主观的逻各斯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
原子(德谟克里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是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由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
理念:原义是看到的东西,恩培多柯勒、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是有形事物的型相和形状等,柏拉图把相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得到的东西,译为理念。理念是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一类事物的共性,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
实体(亚里士多德):其含义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
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亦译“理性主义”。与“经验论”、“经验主义”相对。这种理论认为运用抽象推理就可以达到事物及其结构,或宇宙的真理,并可以不通过经验而获得事物的真理的知识。
哥白尼式革命:德国哲学家康德对其哲学改革的自喻。康德认为,以前的哲学家总认为人的认识必须与对象一致,而在这个前提下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现在不妨换一个前提试一试,这个新的前提就是:假定对象必须与人的认识一致。这样,康德就完全颠倒了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前人总是以客体或对象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康德则以认识主体作为标准。不是认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认识主体。康德认为这种设想与当初哥白尼的想法非常相似, 就像哥白尼体系把托勒密体系中的太阳围绕地球转改成地球绕日旋转。
道德律令:一译“道德法”或“道德律”。德国康德用语。指先天的可作为道德基础的普遍法则与条件。康德的批判哲学认为道德的形成不是基于个人的、特殊的、经验的感情,而是根据存在于一切道德判断基础上的先验法则,只有从纯粹理性指导的意志引出的先验法则,才能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人。包括普遍立法、以人为目的、意志自律三方面特点。
形而上学:是一个传统的哲学分支,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形而上学是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而得到答案的问题。形而上学是指哲学的基本法则。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形而上学被尼采称之为“柏拉图主义”。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
在西方,形而上学共有三个传统分支:
——研究存在的问题。
——研究神或众神及关于神的问题。
(哲学逻辑)——研究第一原则,当中引发其他的询问。
二、论述题(解释命题(怎么来的)+评价(合理、不合理、意义))
1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迪鲁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

西方哲学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