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渊海,岂在口舌间——《道士下山》影评(组图)
2
很久没写长篇影评了,一来时间精力有限,二来没遇到能在看后产生写长影评冲动的电影,这并不是在吹捧《道士下山》多么完美多么牛逼,相反,它有很多明显的瑕疵,但将其贬得一无是处的声音太多,可能会误导没看过或草草浏览就跟风的人,对这部电影而言不公平。
首先提一个概念,影视作品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具象性的,实打实讲故事,角色言行只为剧情本身服务。比如经常看到的美国商业大片,爆炸就是爆炸,救人就是救人,没有什么“背后的故事”,没什么特别的隐喻,电影就是“讲故事”,剧情、角色塑造、氛围等都为故事本身服务。
另一种影视作品,可能就比较意向性,它表达的东西要抽象一些,讲的故事除开屏幕上被观众看到,直观传达的内容外,还有不直接讲的部分。为表达这些隐藏内容,屏幕上的直观表现可能会进行一点扭曲,一点夸张,甚至出现叫普通观众“看不懂”的部分。这就很容易造成它的口碑两极分化,GET了背后故事的人大唱赞歌,没有GET到的人云里雾里,痛骂烂片,什么玩意儿。
《道士下山》毫无疑问属于第二种。这电影蛮有野心的,陈凯歌再一次努力夹带私货,实现想法,让它包含了很深的隐喻和象征,这些象征不是编造的(《无极》就是编),实打实存在过,只要GET到,一定感慨万千。
其实这不是陈凯歌第一次这么干了,想当年《无极》也有这意思,可惜飞得太高,步子太大扯到蛋(东方奇幻史诗,前缀如此牛哄哄的片儿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不展开说。
玩儿第二种片子风险极大,好比走钢丝,让群众成功GET到你的想法并买账,钢丝走得漂亮,那就可以上神坛,成神作,比如《大话西游》、《功夫》、《让子弹飞》。走得不好,那就是一败涂地,比如张大导演的《英雄》。
市场和口碑,何其残酷啊。
现在,尝试把《道士下山》掰开揉碎来看看。
弊病弱点
首先,为了不被打成水军和吹,说说片子不好的地方。
王学圻角色失败,寺庙大主持当然要讲些玄而又玄的东西,玩点儿高逼格,然而可不可以玩得稍微轻柔一点,自然一点?王学圻本身就很有特色,形象比较凸出,比较“厚重”(演员自身本钱问题,如同王宝强适合演憨呆草根,不适合演高富帅),或许这是为了表现主持的威严,让他说的话有可信度,但演得用力过猛了,好几次他一出现,就打断了片子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全片信息量过大,从开头到结尾,想表现(塞给观众)的东西太多,急于求成,编排有时显凌乱,导致该沉下去的没有沉下去,该浮起来的没有浮起来,该解释的时候没解释,该收敛的时候又收得不够好。
这种编排上的凌乱,导致普通观众难以接收到影片表达的真意,觉得电影看起来乱七八糟,云里雾里。比如开头范伟那段有什么意义?小道士为什么要在佛前忏悔?小道士怎么喜欢上别人老婆(生不出孩子的王女士)了,怎么喜欢又没下文了?怎么突然出现一个短命的赵某(形象还特完美),电影就此转型成武侠片?怎么郭富城突然被打死了?怎么张震又出现了?最后结尾怎么跟玄幻一样?
其实这些内容都有涵义,可惜没能通俗易懂的传递给观众,仅靠最后旁白的两句话是远远不够的。之前不做好铺垫,结尾临时抱佛脚去升华主题的结果,就是让大量普通观众觉得:你他妈强行装逼!
此外,还有旁白声音难听,语气语调拿捏不够好,部分角色演技跟不上整体水准,成为短板等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剧情:
《道士下山》影评(组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