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石泉县城关中学李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7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学生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积累“交辉、歇、颓”等文言词语;
2、简介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
(二)能力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增强学生文言语感;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融于其中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二、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教读课;
2、思路:以读带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读通文句、读出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古往今来,秀美的山川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友人交流。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释题:简介陶弘景及“书”这种文体;(向学生分发相关文字资料,请一名学生为大家介绍。)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明确:让学生听准读音,听清朗读节奏、语气、语速等;
2、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明确:让学生印证读音及朗读节奏等;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点评;
4、自由读两遍课文;
明确: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到流利朗读;
5、集体朗读课文;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疏通文意:明确:(1)同桌对译,如遇有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解决;
(2)重点词语:(请同学回答)
(3)全班质疑问难,理解文章大意;
7、背诵课文;明确:(1)自由竞背;(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
(四)品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组内讨论交流;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并齐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2、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仔细体味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学习小结:课文开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写出了它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
教师点拨: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