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痔的发病率低,[1]治疗宜采用物理疗法、中药外治等简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平时多注意调整饮食,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以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相关内容:
儿童的肛门卫生
(一)注意局部清洁干燥
婴儿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对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数多。有的是一边吃奶一边大便,甚至排便次数超过吃奶的次数,而且常常是稀便,这是乳儿特有的排便形式,对此不必担忧。由于排便次数多,又常为稀便,如尿布更换不及时,很容易引起肛门皮肤潮红、溃烂、感染等,俗称“红屁股”。要保持婴儿的肛门健康就必须随时更换尿布。同时在排便后用温水或温盐水清洗肛门。尿布要用开水烫洗并暴晒。发生红屁股时,洗后可扑上一些痱子粉,再用柔软的干尿布包好。
(二)建立良好的排使习惯
儿童有时会发生大小便控制不住,污染衣裤,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家长不宜过多责备,以免加重他们的精神负担。要帮助孩子建立定时大便的习惯,到时间就去大便,如果没有大便也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少数小孩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书或玩耍的习惯,这对肛门保健很为不利,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小儿腹泻后肛门部可有里急后重感,他们会认为大便没解干净而慢慢坐在便盆上不愿起来,这样很容易引起肛门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设法叫孩子起来,用手或棒[2]刺激肛门使肛门收缩,并用温水清洗和用热毛巾热敷肛门,帮助他们克服下坠感。同时要及时治疗小儿腹泻。如果发现小儿大便时哭闹,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红耳赤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
(三)要注意便盆卫生
儿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3]如便盆边缘有破损可以擦伤皮肤、便盆不清洁可引起细菌感染。集体公用的便盆还会互相传染疾病,所以便盆卫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儿童大多穿开裆裤,小儿常常席地而坐,往往会发生感染和外伤,也应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坏习惯。
小儿痔疮的突出表现
小儿内痔多为单纯性内痔,极少有混合痔,只是直肠局部的粘膜下静脉曲张。它的症状是在排便、咳嗽或啼哭时,在小儿的肛门口见到有一紫红色的结节。这结节起初不痛,只是感到肛门部有瘙痒或异物感,因此可见到小儿常用手去抓肛门。排便时肛门口的紫红结节增大,并有时还可出血,血呈鲜红,呈点滴状,有时呈喷射状,一般无痛苦。若发生嵌顿,则可伴痛。
引起小儿内痔的原因,常是由于直肠静脉壁有先天性薄弱的缺陷,加上便秘。因为便秘,粪块压迫直肠下端和肛门口,使肛门部静脉血液流动受阻,静脉逐渐扩张而造成。
另有一种称为肛门周围血管扩张症,很象内痔,易与内痔混淆,它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即肛门周围血管扩张。这种先天性的扩张,在平时看不见,只有在小儿排便时才能看到。可见到肛门周围皮下有一圆珠样突起。其大小约如黄豆,形状不规则,颜色紫黑或暗青色。这种突起物通常只有一个,有的可有3-4个,多的可以在肛门周围连成一圈。触压突起处无痛感,也不硬。在患儿排便屏气时突出得更明显,便后即消失,无不适感,极少破裂出血。
发生的原因除先天性血管异常外,常因小儿坐便盆的时间过长(超过半小时)以及便秘有关。[4]
小儿痔疮的治疗
1、小儿痔疮[5]的发病率低,治疗宜采用中药外治等简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平时多注意调整饮食,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以改
小儿痔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