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中国梦”学习十八大精神征文比赛稿.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中国梦”学习十八大精神征文比赛稿
霍凤兰
初夏了,夜里有微凉的气息袭来,透过薄薄的白色的窗纱,那个萦绕着自己的梦,在清风中若隐若现。
我蜷缩在海蓝色的塑胶椅上,电脑播放着姚贝娜演唱的《断桥离情》,一首有点伤感有点悲情却又执着的曲子。影屏里是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的那一片惨象和奋勇一线进行抢救的人们……
面对灾区,我的思想和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在这里,我看到了破碎的家园,不屈的人民和无私的援助……“泥巴裹满裤脚,汗水湿透衣背……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一个个生死与共的故事在灾区传颂——人民的笑容是子弟兵最美的梦。在这里,让我深刻感受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实: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芦山,地震后的灾区所留给人们的,那是千万颗赤诚的心,无数双援助的手,投向那孤独无助的老人和渴望求知的孩子,圆着他们的“中国梦”!
凝视着窗外寂静的黑夜,我在不停地敲问自己: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该为需要帮助的人们,为圆“中国梦”做些什么…
前一段时间,收到父亲的来电,谈起婆婆的事,心里却满是忧虑。婆婆姓张,是村里人,我们两家相距二公里。她如今已经95岁了,按常理,该是在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婆婆却还在亲手持汤匙,一口口给瘫痪在床的58岁的儿子喂粥。每次放假回家,我总会穿过纵横的小巷,颠簸的小路,带上一些米、油、盐和一些布料、旧衣裳,踏进这个堆着荒芜杂物的平房。婆婆的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两张床分靠在南北两堵墙上,一个柜子倚靠在西墙,坏掉的柜子歪斜着,露出里面堆着的包袱,一个压着一个,积得老高,那都是用布料、旧衣裳做成的尿布。19年前的一天,婆婆的儿子因神经发病,瘫痪了,再也没有起来。那时婆婆的老伴已经过世10多年。婆婆有时会叹息在自己百年之后,儿子无人照顾。面对婆婆的无助,自己只要一有空,便往婆婆家串,尽己所能及的微薄之力帮忙做一些日常事,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照顾。每每离开时,她总是持着拐杖在门口挥手、凝望,像是遥望即将远行的孩子那般……
像婆婆这样的无助的老人,我能为她做的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而面对偏远山区像羊山角小学的那一个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自己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去年,我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到瑶族山区的支教活动。那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路两边开败的油菜花田,向山坡的深处慢慢葱茏起。到羊山角小学没有正式的路。汽车前不是嬉戏的孩子,就是孤零零躺在路中央的箩筐,然后是诸多气味在山野间升腾弥漫,鸡鸭狗猪,泥砖茅房……
步行朝向那个已久向往的所在。却不曾听到接踵而至的脚步,不知道是因为天色迟暮,还是从来就屋前冷落车马稀。左右环顾才发现,来此仅我们这一行人。
踏进这校园,没有宏伟显赫的门楣,有的只是发黑的木板雕刻着“羊山角小学”几个字样,挂在那里。地面到处是积水,剩半的篮球场,像个孤独的老人,破旧的泥屋里,有根粗大生锈的铁管扎根在那里,简陋的桌椅和乌黑的木板作为黑板,这就是这所学校唯一的教室。全校只有25名孩子,三个年级(二、三、四年级),分三个纵队,共同挤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教孩子们的只有两个瑶族的女教师,一个是本地人,一个来自县城。
当我站在讲台,看着那一双双对知识极为渴望的眼神,心里却是没有过的恐慌,这并不是胆怯,而是担忧自己那狭窄的知识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可当自己把学到的知识和

我的“中国梦”学习十八大精神征文比赛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xngqvk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12-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