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圈与水平衡(精选).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6章水圈与水平衡
Hydrosphere and Water Balance
基本要求:掌握水系River System、分水岭River Divide/Watershed、沼泽Marsh/Swamp(Land)、冰川Glacier、湖泊Lake、地下水Groundwater的概念。
基本掌握河流的补给水源Recharge Source、含水层Aquifer/ Water- bearing Stratum/Permeable、隔水层Impermeable基本概念(重点)。
掌握弯曲河床中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洋流Oceanic Circulation的概念(重点、难点)。
第6-1节 ponents of the Hydrosphere
海洋为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土壤、地下、冰川、大气水、生物体内。
海洋水占地球表面水的96%-97%;
以南极为主的极地地区的固态水约为31016m3;
而包括河流、湖泊、土壤水、地下水在内的陆地(淡)水,只占很小的数量,约4 1012m3
(参照P114 图 6-1)
一、海洋水Oceanic water
海洋水是含有大量溶解盐的溶液。
海水的盐度-单位重量/体积的海水中所含的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常用‰表示。数值大小取决于P115 -2 :海水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
海水中的溶解盐氯化物(90%),其次为硫酸盐(10%)P115。
海水的温度则取决于日辐射的收支情况,和洋流情况。
跃层P116 -3 :发生显著变化(温度、盐度、密度等)。
主温跃层:大洋上、下方两个温度跃层中,位于下方中等深度处的温度变化最大的温跃层。该层海水的垂直运动,是沟通大洋上下层水的重要机制,即大洋热盐环流从海洋深处向上流动至海洋上层,与大洋风成环流合成构成大洋环流的重要机制。
海水的密度是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的函数:ρ=f(s,t,p)。 P116 -4
一、陆地水 Fresh water/Continental
1、 RIVER
流域CATCHMENT/BASIN、水系RIVER SYSTEM、分水岭WATERSHED/DIVIDE P118 Fig. 6-6;
径流(Runoff)形成过程的5个阶段: P117 - 118 降水、截流、蓄渗和填洼、坡地漫流、河槽集流
河流的补给源RECHARGE SOURCE:降雨PRECIPITATION、融水THAW WATER、湖泊、地下水GROUNDWATER P118~119。
径流的变化 P119、-8 : seasonal, Annual
2、 Lake and Marsh P119
湖泊- 陆地表面的天然洼地形成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是长期受地质、水文、气候、地球化学等自然因素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l06 km2,% 左右,其水量约为河流所蓄水量的180倍,是仅次于冰川的陆地表面第二大水体。
湖泊最集中的地区为北欧和北美。我国湖泊总面积约为7l04km2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和东部的冲积平原区。
湖泊的分类:
1)按成因:构造湖、火口湖、堰塞湖、河成湖、风成湖、冰成湖、海成湖、溶蚀湖;
2)按湖水补排情况:吞吐湖和闭口湖;
3)按湖水与海洋沟通情况:流湖和内陆湖;
4)按湖水矿化度: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和盐水湖;
5)按湖水营养物不同分为贫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
湖泊的水量由于受出入湖径流量、湖面降水量、湖面蒸发量以及工农业用水。
湖泊的作用:
1)拦蓄上游来水,减轻下游峰;
2)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
滞缓洪峰发生的时间;
3)调节小气候。例如水面蒸发使湖滨地区湿度
增加,冬季比远离湖泊的地区要暖,夏季比
远离湖泊的地区要凉爽。作用程度受湖水面
积和深度控制。
因此,在改造利用的同时,要注意保护。
 
沼泽P121- 是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游滞着微
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
累的洼地。
l08 hm2,约占陆地面积的 %,主要分布在亚、欧、北美的寒温带地区。
l07 hm2,%,主要分布在川西的若尔盖高原、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等。
沼泽形成的自然条件一般要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大致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水体沼泽化,一是陆地沼泽化。
沼泽水的主要来源:降水、融雪水和地下水,主要损耗方式是蒸发。
沼泽的改造利用:1)排水疏干扩大耕地,三江平原已取得很大成就。2、综合利用泥炭,

水圈与水平衡(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