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明湖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 排号
科目: 历史
课题:第3讲北魏孝文帝改革
编号: 3
课型:复习
主备人:尹燕聪
审核人: 高三历史组
使用时间:2014年2月
教师寄语: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考试大纲】北魏孝文帝改革。
※复习回顾北朝(439—581)
蜀(221—263) (304—439) 东魏 北齐
十六国时期 北魏(581—618)
(265—316) (386—534) 西魏 北周 隋
东汉魏西晋
(220—265) (317—420)
吴东晋 宋 齐 梁 陈
(229—280)
南朝(420—589)
【课前预忆以下基础知识并记忆展示)
(一)改革背景
(1)地主与国家矛盾: 宗主督护制下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税役,
社会矛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征发
必要性
(2)地主与农民矛盾:“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农民负担沉重。
民族矛盾:掠民为奴破坏农耕经济(汉族先进生产方式)造成起义不断
客观: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可能性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主观冯太后:积极推进统治者汉化进程;
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文化十分仰慕。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1)该段史料着重叙述孝文帝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
(2)对孝文帝执政后的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
2.“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制度起于此矣。”
从材料看,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原因有哪些?
?目的是什么?
理由有:
①政治:
②经济:
③军事:
④地理:
⑤文化:
目的:
,回答问题:
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要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威阳王禧传》
材料中提出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二)改革进程及措施
(1)
前期(2)
(3)
(4)
(1)迁都(495):
(2)生活习俗汉族化:
后期
(3)国家政权封建化:
(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
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使鲜卑的牧民转化为农民,扩大和巩固自耕农队伍,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
迁都,官吏俸禄制,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加强了国家管理,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
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如兴儒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定官制、修律令,加强了北方各民族汉化和民族的融合。
4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