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跳吧!跳吧》
课时:一课时
设计意图:
让音乐成为人与人合作交流的纽带,在歌唱和舞蹈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集体的温暖,是始终萦绕在教学过程中的。在本课中学生能在简单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曲式、情绪等变化,能在边唱边舞中感受轮舞的魅力。学生是本课的主体,他们用声音和肢体表现着音乐,也享受着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李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点击课件。
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其实波尔卡的特点,在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概括出来了)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二、听音乐律动
师:看到这么优美的舞蹈,老师也忍不住想跳一跳了,不过,光我一个人跳可不行,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学波尔卡舞步。
我们就来学学一个最简单的脚步动作。首先,两只脚同时向上起跳,在跳的同时,左腿屈膝上提,像这样,(教师师范)接着左脚落地,两只脚踏三下,然后再换右脚做。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注意脚步要轻盈,两只脚都是半脚掌着地。
都学会了吗?好,我们跟音乐做一遍。(在跳的过程中,师随时走下去,请跳的好的同学到前面领舞。)
第一遍:学生跟随老师听着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律动。
第二遍:学生每一小组拉成圈做,在律动中互相交流,并用“啦”唱音乐旋律。
三、学习歌曲
1、师:同学们,跳的还真不错。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它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名字叫《跳吧!跳吧!》。
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有歌词)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歌谱。
2、用啦跟琴唱旋律。
好,我们用啦唱一遍旋律,在唱的时候,想一想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别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示。)
3、出示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
师: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请你们也试试,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原型,用旋律模进的形式创作出第三句旋律。
(生创作)
师:让我们来看看歌曲的第三乐句是怎么写的?出示乐谱。同学们可真棒(老师竖起大拇指),看样子,未来的作曲家要从你们中间诞生了。
歌曲的第四乐句的前两个小节稍作变化,用了一个八度音程,但后两个小节还是按照旋律模进进行的。
4、唱第一部分。
师:我们来唱唱第一个部分的旋律。
①你们唱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我来唱后半部分。
谁来说说老师唱的后半句大量运用了什么节奏?(切分)(学生回答)
答对了,是切分节奏。谁来用切分节奏表扬他一下,如:汤米奇你真棒。
切分节奏一般强拍在长音上。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切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音乐跳吧跳吧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