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材料用具: 鸡血细胞液①(5 ~10 mL)。
铁架台,铁环,镊子,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玻璃棒,滤纸,滴管,量筒(100 mL,1个),烧杯(100 mL,1个,50 mL、1 000 mL各2个),试管(20 mL,2个),漏斗,试管夹,纱布。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实验前置于冰箱内冷却24 h),蒸馏水,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 mol/ mol/L的氯化钠溶液,二苯胺试剂。
方法步骤
取质量浓度②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100 mL,置于500 mL烧杯中。将宰杀活鸡流出的鸡血(约180 mL)注入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使血液与柠檬酸钠溶液充分混合,以免凝血。然后,将血液倒入离心管内,用1 000 r/min(转每分)的离心机离心2 min,此时血细胞沉淀于离心管底部。实验时,用吸管除去离心管上部的澄清液,就可以得到鸡血细胞液。(如果没有离心机,可以将烧杯中的血液置于冰箱内,静置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
制备鸡血细胞液,制备的方法是:
思考题:?
,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他们能否选用牛、羊、马血做实验材料?为什么?
答案:,血细胞沉淀在试管底部细胞核含DNA。
。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仅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的少数DNA,在实验中很难提取到。
注意: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
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会更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的DNA的损失。
将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5 ~10 mL,注入到50 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0 mL,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5 min,使血细胞加速破裂。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将血细胞液过滤至1 000 mL的烧杯中,取其滤液。
思考3: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能达到此目的?
答案: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
将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氯化钠溶液40 mL加入到滤液中,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1min,使其混合均匀,这时DNA在溶液中呈溶解状态。
思考:为什么用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为什么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答案:DNA在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大。防止DNA断裂。
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这时烧杯中有丝状物出现,继续加入蒸馏水,溶液中出现的黏稠物会越来越多。当黏稠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入蒸馏水。( mol/L。)
思考题:此时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使DNA最大限度地析出。
取一个50 mL烧杯,向烧杯内注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氯化钠溶液20 mL。用钝头镊子将纱布上的黏稠物夹至氯化钠溶液中,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3 min,使黏稠物尽可能多地溶解于溶液中。
用放有多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步骤3中的溶液至1 000 mL的烧杯中,含DNA的黏稠物被留在纱布上。
思考题:这次过滤与上次过滤的目的一样吗?为什么?
答案:不一样;这次过滤是为了去除溶于氯化钠溶液的杂质,而上次过滤是为了去除破裂的细胞膜等物质。
取一个100 mL烧杯,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步骤5中的溶液。取其滤液,DNA溶于滤液中。
思考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答案:除去含有DNA滤液中的杂质;
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在上述滤过的溶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50 mL,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溶液中会出现含杂质较少的丝状物。用玻璃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这种丝状物的主要成分就是DNA。
思考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