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观念新
——略论黄陂说唱
胡克庆
我在去年第二期的《艺术》上读过黄陂说唱的《说唱黄陂》。这是一篇十分贴近生活的曲艺小段,写得很流畅、生动,读后顿觉有亲切感。近日又聆听了网上传送的演出效果,又多了一份新颖感。我的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呢,略说一二:
我之所以感到亲切,是由于黄陂说唱是从湖北传统曲艺,特别是在湖北大鼓方言基础上衍生的,黄陂话极富夸张性,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张明智的湖北大鼓就是采用极度夸张的黄陂语言而赢得观众,黄陂说唱则步其尘,特别是选择了一些特有的语言,显示了黄陂话的音乐性。这些语言已超越了地域性,以至那些非黄陂人如我自己也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我之所以感到新颖,主要是从形式上说的。它已不是传统曲艺中常见的个人演唱,而是有参差不齐的群体演员,不时有人声或歌声参和,再加上抒情性较强的配乐,给人不是平面的感觉,而是立体的感觉,或者说有厚度的交响感觉。还要提及的是吸收了西方的数板RAP,这使黄陂说唱更显示出了时代色彩,这也就是鲁迅说的:“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新文艺”吧。
黄陂说唱还只是中国曲艺中的新生襁褓儿,它的《说唱黄陂》还只是新生曲艺的开篇,但却含有承前启后新观念,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我们常说艺术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随心所欲,还是要遵循艺术规律。古人有“不蹈故常,反经合道”之说,这就是说可以“不蹈故常”,但“反经
”要“道合”。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说得更直白:“艺术一半是时代性,即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而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性。”可不是吗?号称诗国的诗的传统已诞续了两千多年,但诗经历的比兴手法至今不止在旧诗中,也在新诗中展示活力。
最后还要哆嗦几句。黄陂说唱是创新的产物,都说头难,头难,但我以为后续也大不易,大不易。而关键还在文学本,因为内容决定形式。愿黄陂说唱的创作群体要一如既往“路漫漫,吾将上下以求索。”
(胡克庆湖北资深文艺理论编辑)
《承前启后观念新》黄陂说唱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