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实录
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
师:老师要请大家来欣赏美丽的风景。(出示风景图),大家从眼前的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生:山,水,树……
师: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树呢?请大家来具体描绘一下你眼前的这幅画面。
生1:翠绿的树,清澈的水。
生2:树很绿,水很清,很有大自然的气息。
生3:水清澈如镜。
师:说得好,老师觉得如果能多运用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描绘得更具体些,那就更好了。大家都感受到了眼前这幅画面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明水秀,绿树成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师: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生:“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又如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
生:“青山郭外斜”
师: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马上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题。
师:大家注意这个课题,“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中书”是一个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题目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
师:哦,这位同学认为最后一个“书”是指信,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以及他当时写作的背景,看看这位同学的解释对不对。(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
师:刚才我们说,这篇文章被称为:“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到底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一首什么样的诗呢?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了。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试读这篇短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你觉得难读或者不会读的字词。(生:朗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哪个字读不好啊?
生:“颓”、“与”
师:那么,下面老师来为大家范读一次,大家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注意听短文里字词的正确发音,其次是要注意听老师在朗读时的节奏是怎么把握的,好吗?
生:好。
师:(配乐范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怎样来停顿?
生:四字句每两个字中间稍作停顿。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和停顿。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现在我们请两位
《答谢中书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