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玉鉴乾隆玉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玉鉴(八)--品赏乾隆玉(海外展品)
 (2014-02-18 02:35:43)
转载▼
标签: 
古玉
 
乾隆玉雕
 
评赏古玉
 
玉雕文化
 
苏士比拍卖清玉雕
  鉴者,品赏也。鉴前赏后乃常人行为,鉴辨连缀,赏也就在其中了。就明清两代来讲,乾隆朝的玉雕其质量数量都冠绝于顶,为后人所称赞、珍藏。历史上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亮点,同清高宗乾隆的个人喜好和修养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英雄史观的一个例证。
  那么,哪些是乾隆玉呢?除两宫中的清宫典藏十分明确外,现在社会上大部分采取的是,凡玉质精良,雕工精巧,工型磅礴,古风浓郁的都划入乾隆工的范畴,统称乾隆玉,其中带有御题诗和年号的更为引人注目,这是品赏乾隆玉的一个概况。
   中国历史悠久成因复杂,历朝历代民间和官府都有不少琢玉高手,其作品堪比乾隆工的想来也为数不少,但苦于无法考究,在商品社会的认知下,也终会归于乾隆玉的范畴。现代社会凡带有帝王名号或记载流传有序的古物,均比同类有更高的价值。在许多商家、拍行和藏家拥有的明清玉雕件中那些精致一些,白一些,油润一些等的和田玉件,他们皆冠名于乾隆玉之下,以求提高附加价值,在此大环境下品赏起来极易障眼。
   鉴者评玉,大都带有挑剔与批判的观点,一味迎合则未必是负责任的君子之道,但往往逆言让人不爽,也是无奈。去年,香港苏富比曾拍卖了一件乾隆白玉插屏(见下图),细端之下感线条不爽,走刀潦草,痕不到位。但盛名之下,加之一白掩百丑,估价不菲。谁知其真实来源的DNA呢?是否是真乾隆玉也仅是一面之辞,我感买者障眼矣!类似这类玉雕件,年长日久自有不足之感。在收藏方面,我们要多练自己的眼力,大拍行是有他们的信誉和地位,但把什么都归于乾隆之下,是不是在商言商的味道浓了一些? 
 
走刀不爽,转动无力,痕迹生硬,力度不足,新茬显露,雕刻不精,笑似文革前后北京等地玉器厂的出口产品。
 
  我们再看看另一件乾隆玉雕作品。山不在高,有神则灵;玉不在大,有韵则精。此乃一温润玉石之卵,幸得清高宗乾隆慧眼赏爱, 题名为“秋峦夕照”。玉工随形就势寥寥几笔,带出古意盎然,远比高、白、精模仿之作来得自然写意。不知是先有雕型还是先有御诗?或是观画稿后有感而就?总之简练的画面能得到乾隆博采,可见其品味的偕同与清谈中的高雅。帝诗曰:
  “温润神情秀拔峯,溪桥策杖有人逢;
    底知夕阳秋峦表,几点丹枫间老松。”
  现代人采买古玉或为门堂装点,或为高就送礼,或为居奇待沽,安得古人闲趣与胸襟?忙碌一生,早已养成好斗好辨争强好胜的秉性,再谈修身养性恐怕难矣。今观古玉、古景、古诗,其静谧是否能带给我们点安逸?和诗曰:
  朗朗乾坤青白中,古枫斜影依杖行;
  秋日茅屋夕照下,何患世间无闲情。
温润和熟旧的玉质带给我们一种时代久远的感觉,刀锋划过玉石表面留下了浅浅断续的痕迹。没有镂雕,没有浮雕,没有羊脂白,我们定义中的乾隆工在哪?如是真的,那么乾隆皇帝把自己融入了一个策杖而行老人的意境之中,这是一代帝王晚年的梦想意境。
以下为海外古玉展品: 
1,
2,

古玉鉴乾隆玉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