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希望我们相处的愉快。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现在呢,就让我带领大家去体会、感受延安红色革命精神。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1950年7月成立于延安市西北的王家坪,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初称为延安革命博物馆,1951年2月,文物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1952年纪念馆迁到城内凤凰山麓,并改为现名。,历史照片5500多张,。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骑的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的独藏。怀安诗社的诗画原稿,也是珍贵的藏品。整个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沙盘模型、多媒体展示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党中央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的13年该馆曾举办过“延安革命文物展览”、“延安精神展览”,并赴外地展出。我们来到第二站是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从1933年到1943年十年当中居住、办公、会客、议事的地方。杨家岭红色根据地,设在两座山峰下。在山峰和绿树的掩映下显得特别隐蔽。我们进入大门,看到的是像电影里见到过的老式小礼堂,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礼堂内部的是按“七大”会场的原貌陈设的。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大幅画像和六面党旗,会场两边的墙上插着二十四面红旗,插旗的木座为V字形,是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二十四年是胜利的二十四年。走出礼堂,沿着碎石头铺过的上坡路,来到四排高低不一的土窑洞外,大家都能看到每孔窑洞的门窗上都有一个五角星,那是老百姓在1921年前就修好的窑洞,坐西向东,当时没有围墙。每位领导的院内正面是三孔窑洞,窑洞内只有一张办公桌,一张床,只有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内才有一对像我们现在躺椅式的布沙发。此情此景使我们想象到到当时老前辈的作战环境有多么艰苦。第三站我们来到的是枣园。枣园又名“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中共中央来延安后,于1941年开始修
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