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意见
为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发展进程,按照“市里政策导向、镇上督导推动、村庄主体实施、群众共同参与”的运作思路,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从2010年6月开始,将全市16处镇区街的600多个村庄规划建设成100处新型农村社区,争取利用5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其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镇街驻地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到2014年底基本完成,乡村范围内的社区建设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2010年,开发区、度假区、东莱街道、新嘉街道要至少实施2个社区建设项目,其它镇区街要至少实施1个社区建设项目,以后每年要有所突破。
二、工作要求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千家万户,是对千百年来农村形成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一次历史性的转型、一次根本性的改变、一次彻底性的革命,必须精心谋划,耐心引导,细心操作,用心推动。工作中,要严格把握“五个六”工作要求。
(一)六个理念:
一是民生的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真正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成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龙口的民生水平和幸福指数。
二是反哺的理念。要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全面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切实强化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效果。
三是互惠的理念。要把城乡作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用的有机整体,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纽带,充分整合、合理配置农村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的资本优势,实现农村生活居住条件的大改善、城市发展空间的大拓展。
四是共享的理念。要按照“全民共享”的工作思路,加快消除城乡差距,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最有效途径,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区市民同样的经济发展成果。
五是超前的理念。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力求我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几十年不落后。
六是和谐的理念。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以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耐心的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有序发展、和谐推进。
(二)六个最大化:
一是最大化地集中集约用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整村拆迁、成片规划、集中建设,在实现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现代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把节余置换出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全市最需建设、最具潜力、最能放大效益的地方进行开发使用,有效破除土地对工业化、城镇化的瓶颈制约。各镇区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
二是最大化地变现土地价值。通过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招拍挂等方式获得土地级差收益,最大限度地以地生财,将所取得的土地变现资金最大化地返还基层,用于支持、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最大化地完善社区配套。..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配套好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好医疗、文体、托幼、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污水处理等服务设施。
四是最大化地降低基层负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广量多、资金投入巨大,市政府将从政策、资金等多个层面和角度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大化地减轻基层的经济负担和工作压力。
五是最大化地惠及迁居村民。要多措并举,最高幅度地让利于民,确保群众搬得进、住得起、安得下。
六是最大化地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拆迁、建设的关键环节、重要步骤上,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最大程度地扩大群众参与范围,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三)六个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域体系规划为依托,做到与农田保护、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有机衔接,同步规划、一步到位。
二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坚决杜绝强迫命令、强行拆建等行为。要通过宣传动员、说服教育、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切实统一群众认识、转变群众观念、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
三是坚持方便宜居的原则。结合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等特点,按照“科学设计、适度超前”的要求,着力打造功能完备、实用舒适、美观大方、环境优美、生活便利、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经久耐用的“百年住宅”、“百年社区”。
四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把城市规划区内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镇街驻地、主干道两侧和矿区社区作为重点,乡村社区作为主体,压茬推进,确保效果。
五是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要坚持公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