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李善英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行, 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是, 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也暴露出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资料指出, 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小儿多动症; (2) 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3) 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等; (4)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5) 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6) 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属发育障碍和行为障碍, 真正属于心理疾病, 如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等范围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 往往会逐渐消失。面对幼儿园幼儿出现的这些问题,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因此, 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是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 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 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 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 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 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 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 不仅没有对症下药, 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不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 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 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来看出, 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以上) 。据统计, 1998 年,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 取得《专业合格证书》 %。①而且由于许多幼儿教师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的少且较为肤浅, 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因而时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困惑。既不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 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幼儿园教师平时任务也较繁重, 除了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以外, 还要照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