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探析
【摘要】公立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成本核算,但是,许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医院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导致了某些医院的超前分配,制约了医院事业。
4、预算控制不够科学。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卫生局的要求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削弱了其约束力。医院的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使预算执行失控。因此,这样形成的预算不能反应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管理的要求,对经营活动没有指导意义。此外,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5、现状不容乐观和忽视。一是医院管理层用人的随意性,有的医院随意任用财会人员,甚至让没有会计证的人员也被领导安排担任会计。二是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医院由一把手抓财务,实行一支笔审批,往往导致院长个人说了算,导致有的怕受牵连不敢监督,有的碍于关系搞假监督,使监督机制成为“形式主义”。三是会计主管部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缺乏日常的会计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监督,甚至有的医院从来没有接受过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四是内部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人才匮乏,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性,甚至有的无视财经法规,弄虚作假,使医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LocAlHOST五是医院会计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
三、强化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一是开展建章立制,搞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依据有关的法规政策,认真分析解剖医院存在的问题,抓住改进和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个中心,围绕减少医院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这个核心,制定本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具体的实施办法。二是此类制度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入手,按照合乎医院发展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三是要考虑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既不能因为内控制度不健全对单位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追求尽善尽美造成无限制支出。即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程序,使医院经济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四是医院要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保障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可靠,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原始记录填制人、审核人的责任。五是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登记会计账簿符合要求,会计报表内容齐全,报送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和配套制度。一是树立现代内部控制理念,拥有一套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不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即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