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
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3题)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
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题)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3.(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5题)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
C. 宋代
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5.(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6.(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5题)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7.(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题)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8.(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9题)“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9.(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3题)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10.(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5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1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题)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13.(2008年上海高考A5题)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
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24题)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1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1题)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16.(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17.(2009年广东高考4题)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盗贼”纳税
18.(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
古代农业经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