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分析
王守伦
【摘要】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如何对城市投资软环境定量评价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阐述了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的基本思路、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建立了一个城市投资软环境定量评价的经济模型。
【关键词】软环境:城市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投资环境评价
【作者简介】王守伦,潍坊学院院长、研究员。
在投资硬环境整体上大幅改善、投资者对投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地政府适应形势的变化,将投资软环境建设作为吸引外部资源的工作重点。本文拟在借鉴投资环境评价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投资软环境建设与评价的“两步双向”基本思路,构建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城市政府在厘清自身投资软环境客观状况和相对竞争态势的基础上,找出投资软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差距所在,并寻求解决问题、缩小差距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应对之策。
一、软环境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条件
(一)城市间争夺外部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城市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力量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主导力量。“城市空间结构是由城市自身的吸引力和聚集的向心力、扩张和分散的离心力和同一区域内的异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1]81城市首先是一个自然环境,但这个自然环境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经济交换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城市必须具备市场功能,至少应该具备局部的经济调节能力,城市经济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城市对外部资源的集聚能力成为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各城市普遍存在沉重的就业压力,特定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决定了国内城市之间发展经济具有极大的竞争性。在资源有限的情形下,城市发展经济的压力和动力必然使得各城市争夺外部资源的竞争难以避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内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开发区热、招商引资热,就是对这一竞争情形的写照。
(二)城市投资环境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增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宁在一篇题为《解释不同国家直接投资定位:一种动态发展路径》的文章中,将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民收入低于400美元,投资环境较差,无区位优势和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额有限,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数。第二阶段,人均国民收入为400-1500美元,投资环境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增强,但国内企业尚未建立起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增长较快,净对外直接投资负数较大。第三阶段,人均国民收入为2000-4750美元,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进一步增强,部分产业的国内区位优势已开始丧失,本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加速,但拥有区位优势的产业仍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净对外直接投资负数下降并趋于平衡。第四阶段,人均国民收入为2600-5600美元,本国企业具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引进外资的增长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
直接投资阶段论将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视为决定一国直接投资阶段的重要因素,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和规模。在其直接投资阶段论中的前三个阶段,投资环境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尤为明
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