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信息化教学论文_-农村小学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信息化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已经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贯头山中心完小地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比较落后。学生家中基本上都没有计算机,学生只有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才能使用和学习,而学校里的计算机教室也仅仅有30台计算机,有的班级人数较多,上课时只能2个学生共用1台。这样一来,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到2个学生身上,每个学生就只有不到20分钟的上机时间,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又非常差。面临这些问题,如何来开展教学活动呢?

1 拉近人机距离,让学生“敢”学习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艺儿,他们的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畏首畏脚,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眼前“宝贝”,或者会感觉计算机很神奇,很复杂,学起来会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拉近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避免使用“它非常神奇”“它非常有本事”“计算机无所不能”等类似吹嘘计算机的词语。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要多使用主动的语态,如“我们能让计算机……”“计算机能帮我们做……”,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是自己的工具、帮手,是很听话的。学习计算机没什么困难的,增进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隔阂,放开手脚,“大胆”学习。

2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农村,学生平时大多是在电视中才能见到计算机,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更大,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也更高。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设计多彩的教学环节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意学、主动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认真地、精神集中地来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3 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

信息化教学论文_-农村小学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