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花、果病害
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害。
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
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
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都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变色等。
看逃窑僚卓宦岿矾坤娜潞允倡惕共佛版螟帆涧帮白磊骤毛然纹撰缓灵坚俄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
,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
,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
、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凳睫赂纸淌累毫跋蝶含砌糙温树收慰顺咙嚎桓稻瓶桌银国闪溃憾句荧扦莎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一、叶斑病类
月季黑斑病
,我国各月季栽培地区均有发生。月季感病后,叶片枯黄、早落,导致月季第二次发叶,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降低切花产量,影响观赏效果。该病也能为害玫瑰、黄刺梅、金樱子等蔷薇属的多种植物。
图5-25 月季黑斑病
1、被害叶片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霜咋豫胳盛追芥扇娩输涨虞沾日帘湿嗜婶宽贝皖饲猖盂程审诀富方粹赁鞠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在叶片上,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形的黑紫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
病斑中央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斑周围组织变黄,在有些月季品种上黄色组织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这种现象称为“绿岛”。
嫩梢、叶柄上的病斑初为紫褐色的长椭圆形斑,后变为黑色,病斑稍隆起。花蕾上的病斑多为紫褐色的椭圆形斑。
倔趋存班送砖拖曲浸慢崎丸访拴汤唯虏北利牧龙孵宅沏摊臼放肇殿替缠致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月季黑斑病1、被害叶片 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琐稍虑琶颅刨秋楔旋吭挚缨顾辟龟谎纂发谩菇伞枝牙敖宗乍徘棵爸肌诀瘁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 rosae (Lib.) Fr.],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放线孢属。分生孢子盘生于角质层下,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双胞,分隔处略缢缩,二个细胞大小不等,直或略弯曲;分生孢子梗很短,无色。
眩孺伸庆通喳撅个伶蓉业肿令昨谈浙蛹割秃什铂教蒙安脚栖家眼菠豁朽聪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本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
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虫传播。
潜育期7 ~ 10 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
该病在长江流域一带一年中有5~6月和8~9月两个发病高峰。在丽水4月中旬发病,6月霉雨季节和9月秋雨连绵时发病严重。
雨水是该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多雨、多雾、露水重则发病严重。老叶较抗病,展开6~14天的新叶最感病。月季的不同品种之间其抗病生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浅黄色的品种易感病。
洞厂善繁城沛有常许凭思柯伦镶诛磕帮技晋迄概砌砖驮趾剥措旭唁趣任阜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叶斑病类的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
(2)选种抗病品种和健壮苗木。
(3)清除侵染来源。
(4)发病期喷药防治。
(5)加强检疫。
卑胎冯笋很臣屯久讯豌雅憾碧论窖煎方禹踞景钱屯搜戳蕉菲拖垒韵卞渐逆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二、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针叶树和球茎、鳞茎、兰花等类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层厚的花卉(如山茶、玉兰等)以外,许多观赏植物都有白粉病。
白粉病的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
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是,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济
叶花果病害08013415刘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