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摔死两岁女童——人民素养,创造文明社会如今,随着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也应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公民的个人素养是否真的也有所提高呢?就在不久前的7月23日晚上,北京大兴区一处公交站旁,一名年轻母亲推着载有两岁女童的童车经过时,与一辆轿车内的两名男子发生争执,其中一男子动手殴打该女子后,又将童车里的孩子重摔在地,并随后驾车逃离现场。不幸的是,事后女童被确认是再送医路上已经死亡。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时,也是极为震惊和愤怒,相信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深感这个当事的男子太歹毒残忍、缺乏人性了。仅仅是因为停车的问题就与那位年轻妈妈发生冲突,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一名女士大打出手,如此这样,还不罢休,最后竟丧心病狂到将童车里熟睡的孩子举过头顶,重重摔在了地上,最终导致一场悲剧的发生。任凭谁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甚至打心眼儿里想把罪犯千刀万剐了。可惜的是,说什么都晚了,这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就这样被永远地断送了,只因一时的冲动。当然,像这样性质极其恶劣的犯罪,相信等待罪犯的必将是公众的唾弃与法律的严惩。面对如此惨痛的后果,我们除了叹息,是否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呢?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件很极端的案例,但在我们的周围,也潜在了许多类似的隐患。就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排队等候时,由于不文明的插队现象所引发的矛盾,又比如,在马路上驾车时,或多或少也会产生一些摩擦。一般来说,只要言语稍有不合,双方就会吵起来,如果不加以制止,甚至有可能发展到动手,而且一旦造成不良后果,乃至伤及生命,最后只有后悔莫及。像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绝不在少数吧!其实,很多矛盾的产生根本支援与一些很细小的事情,可偏偏遇到当事人不够理智的处理方法,就会使矛盾步激化,最终走向极端。如果我们可以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而不是逞一时之快,不顾别人的感受,出口成“脏”,那么也不至于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在这个悲剧中,女童的母亲作为受害者之一纵然值得大家同情,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她能看到对方是两个大男人,自己却带着孩子,在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就应理智地尽量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就算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也应该忍着点儿,即使受点委屈又如何,总比如今饱受丧子之痛来得好。总之,孩子母亲当时只要能妥善处理好,完全有可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政治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