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
《决定》是在当代中国和世界都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形势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Date
2
(一)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强不强,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发达不发达、先进不先进有很大关系。
硬实力使人屈服,软实力使人心服。
一、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Date
3
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会走向世界性。“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Date
4
文化关系民族命运。要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就必须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少,而是文化凝聚力的强弱。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具文化凝聚力的民族之一。这个名族在公元7世纪被外族打败,流落到世界各地,1300年后仍能复国——建立以色列国,得力于文化凝聚力。
“要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老师。”
Date
5
快速的经济发展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带动全面协调的社会进步,更不会简单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作支撑,需要文化提供精神导向,需要文化形成社会共识,更需要文化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没有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ate
6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和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没有文化的经济无异于空中楼阁。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Date
7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人类每当经受重大灾难后,总是要从历史文化中找到灵感。中国发展模式是带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模式。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连绵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认识到文化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文化自信就是要建立文化自信心,主要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Date
8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一时。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保护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才能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Date
9
1、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魄与活力
中华文化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充满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
Date
10
文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