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会计
2006-08-07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中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出发,认真分析中国的国情,改变现在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改进现有递耗资产会计。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递耗资产会计
一、问题的提出
1可持续发展与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文明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其代价是资源过度开发消耗和污染物质肆意排放,最终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为此,人们开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探索,终于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关各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可持续发展观。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强调当代人之间及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与利用上的公平性。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如何管理开发和利用我国自然资源,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我国过去几十年来执行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这样就形成了靠资源高消耗、高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现在我们正在改自然资源无偿配置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如从1994年4月1日起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但这并未最终彻底改变资源配置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自然资源配置手段由计划手段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已是大势所趋。
2我国自然资源会计核算的现状及自然资源会计范围的拓展
加强对资源的会计核算,是变自然资源的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的必要手段。而我国目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自然资源的会计核算,有些作为递耗资产(如矿产资源、油田、气田、森林资源等)进行核算,并且这些核算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介绍性论述,很少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的实务探讨,另外一些自然资源则根本没有进行会计核算。自然资源按其是否可以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也称为可耗竭资源。尽管可耗竭资源中有些是可以回收的资源,如金属资源,但可回收的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所以可耗竭资源是无法逃脱被耗竭的厄运。可再生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有些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在合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甚至不断增长;在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条件下,其可再生的过程会受阻,使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耗竭,如森林资源。有些可再生资源的蕴藏量和可持续性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能。为了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将所有可耗竭自然资源和其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影响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纳入自然资源会计体系。目前自然资源作为递耗资产来进行会计核算,而且递耗资产被定义为:递耗资产是指通过开掘、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无法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油田、气田、森林资源等。该定义内涵过窄,主要包括可耗竭资源,而较少涉及可再生资源的部分,所以应进行拓展。可将递耗资产(或称为自然资源资产,下同)定义为:递耗资产是指通过开掘、采
自然资源会计可持续发展与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