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ppt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快乐分享
你知道哪些关于端节的习俗呢?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重午、午日。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品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
它的第一个意义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本是战国时楚国人,遭谗去职、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军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他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他助吴伐楚。灭越。主张杀死勾践。后受陷被赐死。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入城灭吴。后吴果被越灭。相传端午节为伍子胥的纪念日。
第三个意义。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其父溺江而死,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也投江,后抱父尸出,传为神话。
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她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哀其忠勇,就在端午一并纪念她。
我的理解
简介作者
汪曾祺: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40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1940至1947年写了《复仇》、《灯下》、《小学校的钟声》等短篇小说,1948结为《邂逅集》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短篇小说集。他的作品讲究抒情性,追求小说的诗化,结构舒卷自如,注重生活片断和细节的描写,情真意切的艺术氛围的渲染,语言清新、
自然,表现出恬静、淡泊,和谐的基本风格。
字词理解:
1注音:腌籍贯门楣络子苋菜
yān jí méi lào xiàn
2释义:五毒:
说法不一,一说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囊萤映雪:
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肃然起敬:
十分恭敬敬佩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
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
眼了。
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本文的结构?
4文章的主旨?
1:A系百索子。 B做香角子。C贴五毒。D贴符。
E喝雄黄酒。F放黄烟子。G吃“十二红”。
2:对家乡的咸鸭蛋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3第一部分(1) 端午风俗——叙述
第二部分(2、3)家乡鸭蛋——名声久远
袁枚文证热爱家乡
质细油多
蛋黄通红
第三部分(4—6)端午鸭蛋——挂鸭蛋络
蛋壳装萤怀想童年
推想车胤
4这篇民俗散文,以平淡悠然的笔调,有滋有味地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吃咸鸭蛋、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整体感悟
品读欣赏
1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
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的艺术家,他曾经多次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你能看出来吗?请朗读二、三段体会。
A平淡而有味的: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通的鸭蛋在作者的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想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的就比白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这一点在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端午节节日欣赏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