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但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片课文题目,就是如此新颖叫做“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取材于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师: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题目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起生读)
师: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
师:对,课文就是讲了一位山野老农,在恶劣的环境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把晋西北一条险恶的山沟创造成一个绿洲的故事。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读“阅读提示”,思考: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句子。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找句子,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生:我找的句子是:“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3700亩林园,拿我们的教室来比的话,相当于500万间教室。500万间教室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老汉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真令人佩服。朗读
8条沟, 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是老人付出的艰辛。在老人的努力下,晋西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老人创造的奇迹具体表现在哪里?再读课文,找一找,画出相关句子。也就是晋西北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找一找?
生:“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读着这个句子,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青山?
生:用比喻的方法,两个“全”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漫山遍野绿意盎然,风一吹树叶发出的声响犹如涛声。在太阳的照射下,叶子折射着一闪又一闪的光芒。可见,树木苍翠,漫山遍野绿意盎然。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老人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生:我找的句子是:“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如臂如股”,像臂膀一样强壮,像大腿一样粗壮。
师:树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生活在杭嘉湖平原的我们随处可见绿树。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人民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所以说老人开辟的绿洲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生:他所处的“大环境”——险恶。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生读文中第2自然段。
师:然而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这位老人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真是了不起,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人感到惊叹!
板书:
惊叹
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
16《青山不老》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