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案例


娄烦中学
教学案例:香港澳门的回归
主题: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背景:
我在教必修一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课前我精心准备,满以为能上一节成功的课,在179班上时:这个班学生基础差,因而我没有设计问题,害怕玩不成教学任务,感觉与学生互动是浪费时间,虽然我自己感觉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精彩无限,然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似乎整个课堂没有一点生机活力,实践证明我大错特错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没有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没有调动。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更谈不上效率了。体会到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应点燃火焰——把“过程与方法”还给学生。
第二天在173上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了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香港回归录像资料和澳门回归录像资料,并模拟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的谈判的场景。扮演邓小平同志的李雪飞同学站起来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铁娘子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竟然倒了,等等!全体学生们报以爽朗的笑声。期间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香港问题研究小组,澳门问题研究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发现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
“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聊天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我喊“停”,学生们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头头是道回答着“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的条件是”,等等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似乎事不关己,或无所用心,或干脆开起了小差。课后我想:学生是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可我发现,这些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在热闹的背后更多是放任,随意和低效。课后做练习时验证了这是一堂无效课.
解决问题方法:
173、179班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前者是满堂灌、一言堂,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老师为主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合作。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而这是一堂无效课非常失败的课。而后者却走向另一极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效果,我运用了过多的多媒体,却只注重红火和热闹,导致课堂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目标没达成。多媒体毕竟是工具,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件,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是为教学锦上添花,视频运用要有目的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后来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因才施问,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并及时给以激励。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引导学生的讨论,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更要掌控课堂的全部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