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欧盟“碳管制制”
应对欧盟“碳管制制”的竞争力力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2011-06-08)
文/《瞭望》新闻周刊驻布鲁塞尔记者
尚军驻北北京记者岳瑞芳
最近,全球航空企业被欧盟套上一道“紧箍咒”——所有在欧盟机场起降的航班二氧化化碳排
放量需按比例分配,超额部分要支付费用。欧盟的这一航空“碳管制制”措施引发了全球性争议。
此举是促进减排之举,还是变相收“买路钱”,并借此扩大欧盟在碳排放市场上的优势势?
无论如何,面对国际碳交易市场不断制制定出类似新“游戏”规则,中国需积极应对,逐步建
立国内碳交易市场,以避免陷入高价向发达国家购买碳减排量等的不利或尴尬境地。
“碳管制制”手越伸越长
作为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欧盟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动碳排放交易机
制制,按照“限制制和交易”的设计,通过每年给企业发放有限的碳排放配额,迫使它们节能减排,
对于超过配额的排放,企业只能从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购买,如果配额没有用掉,则可以出售。
人们把这样的机制制俗称为“碳管制制”。它实质上是利用市场手段控制制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设定限额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然后可以作为“商品”在碳市场上进
行交易,这样就人为地给碳排放打上一个价格标签,由此排放也是有成本的。
一开始,欧盟的“碳管制制”仅针对能源、钢铁等工业部门,但2006年底,欧盟委员会出台立
法建议,提出把航空业也纳入“碳管制制”。欧盟委员会声称,航空业虽不是温室气体排放“大
户”,但基于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其排放量增速惊人,因此有必要加加以约束。
2008年,欧盟立法生效,规定从2012年1月起,凡降落在欧盟区域内的国际航班,都必须参加加
欧盟的航空排放交易体系(EU-ETS或ETS),法案涉及其他国家2000多家航空公司。届时,包包括中
国在内的全球航空企业即将被欧盟套上“碳管制制”这道紧箍咒,所有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
其碳排放量都将受限,超出部分必须掏钱购买。
具体的费用征收方法是:以2004年至2006年三年全球航空公司飞往欧盟境内航班总量产生排
放的平均值的97%作为免费额度。这一免费额度被具体分配给全球各航空公司,从2012年起,航空
公司排放超过有关额度的,就要到到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碳排放额度。如果额度用不完,亦可
以出售。一吨碳排放配额出售价格10至30多欧元,这一价格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动。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首个航空业年度碳排放限额,,2013年
。按照计划,欧盟委员会将在今年9月确定分配给各家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配额。
目前前,航空公司已被要求提供各自在2010年的碳排放数据作为参考。
欧盟航空业“碳管制制”之所以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是因为欧盟的这一做法不仅管住了自己
的航空公司,而且还影响到到外。
先前前,欧盟在对能源、钢铁等行业开始实施“碳管制制”时,受到到限制制的都是欧盟境内的企
业,但把航空业这种可能跨越国界的服务务业纳入“碳管制制”时,就出现了对非欧盟航空公司的域
外管辖问题。
在欧盟航空业界的积极游说下,欧盟以
郑州大学专业英语二2006年考研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