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 2008年
加入收藏获取最新
生物纤维原料汽爆预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王许涛
【摘要】: 生物质能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的优点,可用来转化固、液、气三种清洁燃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外的学者以提高转化效率为目标,开始对生物质的转化机理和影响转化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如何消除或降低木质素对纤维素降解酶的阻碍作用是研究的难点和提高转化率的关键。生物质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结构很复杂,要提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转化率,就必须对生物质秸秆进行预处理,破坏其物理结构,实现三者的有效分离。预处理的目的是分离、除去生物质秸秆中的木质素,增加生物质秸秆的孔隙率和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从而提高生物质秸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转化率。生物质秸秆的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物理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四大类。学者们对秸秆预处理已进行了许多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没有找到能够应用于生产、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因此,找到提高生物质转化利用率的预处理技术至今仍然是生物质高品位利用的技术关键,也是学者及企业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蒸汽爆破技术是物理化学预处理方法中的一种,最初被应用于纸浆生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过爆破显著提高纤维素转化率的报道。近几年来研究生物质爆破技术的逐渐多起来了,但认真分析其工艺参数和结果,其实际上为“汽喷”和“膨化”,因为真正的生物质爆破中生物质溢出时间一定要小于1秒,在这样的速度下才会出现“爆”。目前的报道,解压后生物质均在几十秒到几分钟时间内才能被完全放出来,这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蒸汽爆破范畴了,用于秸秆预处理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新的蒸汽爆破技术设备对秸秆进行了爆破预处理研究,这种爆破设备采用蒸汽弹射技术,,将秸秆推出高压缸并完成秸秆的爆碎。经对爆破秸秆的沼气发酵和纤维糖化等试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预处理效果。本文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爆破预处理影响因素和爆破参数优化研究。通过研究汽爆后秸秆结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含量)和还原糖得率两个指标来衡量蒸汽爆破预处理中各因素对汽爆效果的影响。在不同的压力、时间、含水率、物料填充密实度等参数组合条件下对生物质秸秆进行爆破试验,对爆破生物质进行物理、化学及结构分析,找出了经过优化的爆破预处理秸秆参数。作者首次尝试了秸秆的二次汽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一次汽爆来说,二次汽爆的预处理能力显著提高。⑵为了验证爆破效果和使用价值,用玉米秸秆爆破物分别在常温和中温下进行了沼气发酵试验。试验采用湿式发酵方法(总固形物浓度为5%)。结果表明,每克干物质产气量和沼气中甲烷百分比含量两个参数都较对比试验有一定提高。试验中也对汽爆后秸秆发酵醪液的pH值和COD值变化进行了观测,发现COD的去除率较高。经汽爆后玉米秸秆发酵启动和结束时间都较未经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秸秆要早。⑶用蒸汽爆破后玉米秸秆进行了糖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糖化率较对比试验有较大程度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汽爆的效果,进行了添加化学试剂HCl、NaOH、Na2SO4、氨水的玉米秸秆的汽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HCl效果最好,但添加这些化学试剂对提高汽爆玉米秸秆糖化率作用不大。用汽爆后的玉米秸秆发酵制取燃料
生物纤维原料汽爆预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D]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