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七年级语下册第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童年的朋友》
1: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学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等。
2:相关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
3:主要内容
本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一面》
▲主要内容
这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脉络
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重点展开叙述的。
▲描写特色
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
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
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老师》
1全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回忆的?
( 难忘。“最使我难忘”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永远的怀念。)
2、在作者的记忆里,作者对蔡老师的有哪些印象?(用原回答)(温柔和美丽。她对我的接近
学和爱好学,有着优异的影响。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3、作者选取了哪几和蔡老师有关的令人难忘的往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引导学生概括事: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章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