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穴位
滕州艾草堂小儿推拿姬艳文
小儿推拿穴位的特点
穴位的形状呈现:
“点”状、“线”状、“面”状
两手穴位居多:
(“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手上31穴)
强调手法操作顺序:
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
穴位分布情况(共72个常用穴)
头面部穴位:13个
胸腹部穴位:11个
腰背部穴位:6个
上肢部穴位:35个
(手上:31个)
下肢部穴位:7个
第一部分
头面部穴位
头面部穴位:13个
天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
山根人中迎香牙关
囟门百会耳后高骨风池
天柱骨桥弓
头面四大手法
头面四大穴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天门(攒竹)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正中成一直线
操作:
“推攒竹”(开天门)
“大开天门”
次数: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
开窍醒脑
镇惊安神
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推坎宫
次数:30-50次
功效:
疏风解表
开窍明目
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
推太阳
揉太阳
次数:30-50次
功效: 外感风热
疏风解表
开窍明目外感风寒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
次数: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
安神除烦
小儿推拿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