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劳里·桑托斯与经济学家一起,做了个关于猴子消费行为的实验(篇幅所限,仅概述实验部分内容)。把7只猴子(3雄4雌)关进一个大笼子里,旁边还有个小笼子,供对单只猴子实验用。
第一步是让猴子认识货币。把一些金属小圆盘中间钻孔当货币,恰似中国古代的铜钱。开始,猴子拿到货币,嗅了嗅,见不能吃,便气愤地扔回给实验人员。后来,实验人员在给猴子货币的同时亮出食物,每当猴子扔出一枚货币,就给猴子食物犒劳。慢慢的,猴子知道了货币可以交换食物,不再随便扔出来,而是保留着,见实验人员拿着食物时,才恭敬地把货币放到实验人员的手里买食物。
猴子不但会使用货币,而且还能对物价做出反应。实验人员给单只猴子12枚货币算作是它的预算,亮出果冻和葡萄,开始都是一枚货币可买2个。接着,让果冻涨价,一枚货币买1个,葡萄价格不变。猴子很快做出反应,更多的时候只买葡萄,减少了果冻的消费量。再接着,让果冻降价,一枚货币买4个,葡萄价格照样不变。猴子又做出了反应,尽量买果冻吃,减少了葡萄的消费量。
后来,实验人员向大笼子里投入很多货币,7只猴子疯狂争抢,有的抢到得多,有的抢到得少,有的一枚也没抢到。伴随分配不公的出现,更惊奇的一幕上演了。
一只抢到大量货币的雄猴子,买了足够的食品吃了个大肚圆圆,竟“温饱思淫欲”起来,从剩余的几枚货币中拿出一枚走向一只没有抢到货币的雌猴子,把货币交给雌猴子后开始亲热,竟没遭到任何反抗与雌猴子发生了性关系。完事后,雌猴子坦然地拿着这枚“卖淫”得来的货币到实验人员那里买食物。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猴子们为了财富拼个你死我活,破坏了和谐的秩序,富裕起来的猴子开始寻求更多的肉欲刺激,而贫穷的猴子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不得不卖身。
其实,人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化,与猴子的财富观和消费观没什么不同。美国2011年5月30日出版的《时代周刊》杂志封面文章是《为什么权贵的行为像猪?》,对一些人获得财富或拥有权力后表现出“滥性、撒谎、傲慢”行为进行了剖析。物质决定意识,财富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判断,于是,消费观念就发生了变化,把正常消费花不完的钱用在包二奶、嫖娼、吸毒等消费上。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道德的每一个判断都与社会的安宁密切相关。”所有这些非法或不道德的消费必然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于是,政府就要投入更多的公共资源维稳,减少生产领域的投入,阻滞生产效率的提高。
中,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把效率与公平对立起来,认为要想高效率,就必须牺牲公平。没有任何充分的理论、也没有事实证明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对立的。我们可以用人均GDP来衡量效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均GDP排名越靠前,收入分配越趋公平。2010年人均GDP排在前10名的国家,大多是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卢森堡第一,挪威第二,瑞士第四,丹麦第六,瑞典第八,荷兰第十。
这些度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挪威2008年全均月工资40047元(为便于比较,货币换算成人民币元,下同),公务员38577元,军人39555元,私营企业4058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劳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